首页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首页  --  新中医青年  --  正文
《新中医青年》好文推荐 | 新冠疫情下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日期:2022-05-08 点击: 来源:  作者: 【字号:放大 还原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采取"中西医并用,中西医并重"的特色医疗急救体系。疫情期间,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使用率达到91.5%,总体有效率高达90%"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特色优势,保卫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极大地鼓舞了全体中医人的职业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引发了更多人对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扮演角色的深度思考。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疫情局势下,中国体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为防控国际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成为了时代赋予现代中医人的共同使命。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文化自信;全球化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湖北。国内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调研,来自各省的中、西医医疗救援队驰援湖北,共同商讨抗疫方案。全国各地的确诊病例数持续增长,多地宣布疫情告急。在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战面前,中国积极采取对策,率先提出"中西医并用"的特色诊疗方案。在各行各业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国际疫情局势仍在不断恶化,持续蔓延的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在驰援国际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我国人民中医药文化自信心和如何推进中医药全球化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一、中医药与传染病防控

      中医药的发展史,是一部辉煌的传染病斗争史,大大小小的传染病数不胜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病因、病机、发病以及防治手段有了深刻认识,中医抗疫理论体系日益完善。

      1.1 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

      中医称"传染病"为"疫病"或"瘟疫",于伤寒和温病而言,疫病有其独特的发病特点。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的描述,表明疫病具有传染性。不仅如此,在古代已经有了"隔离"的概念,如晋代立制中∶"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隋代巢元方认为疫病乃因人感"乖戾之气"而得,认识到疫病有致病凶险的特点。宋金元时期,中医对外感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上均有了新的突破,对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说明不同的疫病的流行程度强弱悬殊很大,有大流行、小流行以及散在流行的不同情况,与现代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契合。明清时期,古人对疫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吴又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疠气病因学说",他认为疫病乃因"病气"而得,"疠气"不同于"常气",更异于六淫之气,他认为疫病是感受某种肉眼看不到的物质而致病,与现代传染病病原学理论契合;不仅如此,吴又可认为"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对疫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特点作了进一步的描述,也是对瘟疫认识的一大进步。到了清朝,中医对瘟疫的认识更加成熟,名家著作辈出,理论体系日渐系统和完备。

      1.2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自现代医学在中国兴起并繁荣,传统中医药在重大卫生突发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转变,西医成为传染病防控和治疗急危重症的主要力量;在此冲击下,中医药被很多人贴上了"养生保健""慢性病""起效慢"等标签。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视,"中西医并重"成为时代的主流趋势。尤其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参与度极高,"三方三药"成为本次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无数中医人用实例告诉我们;中医药不仅善于治疗慢性病,只要辨证正确,中医也能治疗急危重症。
      疫情期间,中医充分发挥了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新冠肺炎具有潜伏期长、进展慢、病程缠绵难愈等特点,符合中医湿邪作祟的特点,因而化湿排浊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思路网。位于"三方"之首的清肺排毒汤被誉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方,此方由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和小柴胡汤加减而成,具有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祛湿化浊等作用。以此方为基础,临证时结合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四诊合参,同时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专人专方,为每位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中医像一束光一样,同西医一样,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中医药不仅可以治愈轻症患者,更可以改善重症患者的身体情况,提高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时也考虑到了人的"神气"对疾病向愈转归的影响,中医医生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为他们送去人文关怀,这体现了中医"治病"和"治人"相结合的特点。对于患者,在使用中药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各种保健操,以巩固疗效;对于健康人群,还能陶冶情操,鼓舞正气,未病先防。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在这次时代大考前,所有中医人共同书写了一份特殊的答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包容和认可的态度了解并肯定中医药,极大地鼓舞了中医人的文化自信和职业热情。在国内疫情防控获得初步胜利之际,国际疫情却依然严峻,同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下,日益恶化的国际疫情局势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因此如何将中西医联合的抗疫方案推广至全球,并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二、中医药国际传播现状∶挑战与机遇共存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商贸活动在海外落地生根。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2.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国际传播

      在此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中国抗疫方案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以其针对烈性传染病的显著疗效,顺势抓住了"走出去"的最佳历史机遇,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人们对中医药的文化认同。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曾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中医药出征海外,为保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也极大地提振了中医人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国家空前重视中医药发展与国际传播。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先后颁布多项规划纲要,指导和鼓励中医药国际传播,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提到∶"要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健康中国 2030"规划发展纲要》中说∶"要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进程。依托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海外中医中心等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中医药国际合作不断扩展0。据世卫组织统计,已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中医针灸同,其中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立法形式承认中医治疗地位8。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迎来了时代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发展的中医药国际传播为提升中医文化自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中医药国际传播进程仍阻力重重

      尽管当前中医药国际传播正面临空前的历史契机,但不可否认仍存在多番掣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中医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尚未受到大部分国家立法保护。2019年底我国八所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WDMS)除名,可见中医在国际视野中仍然不被现代医学认可。当针灸学在海外传播风生水起之际,"重针轻药"的现状不得不引起中医人深思。在美国法律体系中,中药不被定义为"药",而是膳食补充剂。民众可在任何出售中药的场所中随意获取并使用中药,由于缺乏立法监管与专业医嘱指导,中药的滥用、误用难以避免,又进一步加剧了海外民众对中医药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差异显著,中医国际传播人才缺乏。中医药文化所秉持世界观与生命观是与西方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其理解难度大、门槛高,便很容易被打入"不科学"的范围。然而,事实上中医文本翻译困难、文意标准不统一、中医英语翻译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等客观条件,都在限制着中医药理论的输出,从而成为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对外传播的障碍。

      三、关于促进中医药发展和国际传播的展望与思考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医药发展迎来空前的历史机遇,传承好、传播好中医药文化,是每个新时代中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继 2003年非典至今,中医一直在争议和鼓励交杂的环境中顽强地生长。此次疫情,中医人通过实践告诉所有人,中医药文化依然有鲜活滚烫的灵魂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中医的灵魂蕴藏在经典医      籍中,中医的生命力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变得更加丰满。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两大优势,是临床疗效的保证,更是中医人自信的来源。

      传承并发展中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有实力,中医人有底气,我们有自信把中医传承好、发展好,保卫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中医的国际化传播进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循证证据,证明中药疗效及安全性。此外,更要确保中药质量,制定国际炮制标准等,以获得海外医学界和患者的肯定。从中医药文化传播者本身来说,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开阔自身国际视野,提升与国际沟通的综合素质,将中医理论精华与不同国家的本土文化相结合,讲好中医药传播故事。

【参考文献】

【1】吴焕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医药发展启示【J】.中国政协,2020,09∶36-37

【2】李慧,李闻涓,侯宁宁,陈颖,罗兴洪.中医在瘟疫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02)∶14-20

【3】李琳,杨丰文,高树明,于春泉.张伯礼∶防控疫情,中医从参与者变成主力军【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01)∶1-3

【4】徐建光.中医药海外发展蓝皮书(2017【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3-124

【5】陆跃,邵晓龙,陈仁寿,,张宗明.在助力全球抗击疫情中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J】.中医药文化,2020,15(03)∶1-7

【6】王鸿红,申俊龙,张洪雷,张清林,徐佩.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5):382-384

【7】卢钰鸿,张立平,张丹英等.美国中医针灸立法问题分析和对策【J】.世界中医药.2020,15(12)∶1836-1840

 

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17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