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诗词里的中医药——腠理

发布日期:2024-03-25    点击:

 

诗词里的中医理论

腠 理

01

童丱①须知衾褥八篇·其六

宋·史浩

被衣②不要大温然,

腠理③开舒易感寒。

譬似檐隈④生草木,

不禁霜雪便彫残⑤。

 

02

注释

①童丱(guàn):指童子;童年。丱,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开状如角。《诗经·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②被衣:把衣服披在肩背,这里指穿衣。

③腠理:腠,指肌肉的纹理。理,指皮肤的纹理,中医是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是疾病入侵人体的门户通道。

④檐隈: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隈,角落。

⑤彫残:凋散,零落。

03

译文

小孩子穿衣服不要太过于温暖,因为这会使腠理打开,容易感染风寒,影响小孩子的发育和健康;小孩子的身体就好像躲避在屋檐角落的草木一样脆弱,一旦遭受风寒霜雪的侵蚀就容易凋谢残缺。

04

作者简介

史浩(1106-1194),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词人。曾申辩岳飞之冤,官至右丞相,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05

若要小孩安,三分饥与寒


 

古代医家在看护照顾小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金句传诵至今。“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出自明代万全的《育婴家秘》,这句话对小儿疾病预防起了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历史上医家对这一思想有广泛共识,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中记载:“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元代曾世荣在《活幼心书·小儿常安》中云:“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清代梁同书在《直语补正》中云:“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万全进一步指出:“饥,谓节其饮食也;寒,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谬说也。”它明确告诫父母,对小儿的饮食和冷暖必须有节制,饮食达到七分饱,穿衣保温到七分暖,这样才有助于小儿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健康地发育成长。

中医学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内部脏器娇弱,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以生病易化热。吃得过饱,会增加脾胃负担,损伤功能,反而使营养不能吸收。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还有可能引起积食、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时间久了会引起厌食、消化不良,影响小儿的健康。另外,小儿经常吃得太饱还会引起热量摄入过多,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风险。穿得过暖,会使小儿散热困难,小儿天性活泼好动,运动量较大,新陈代谢快,容易出汗,浸湿的贴身衣服,若不能及时更换,又被寒风吹过更易感冒。另外,穿衣过暖还会影响孩子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在生热病后会出现壮热、抽搐、昏迷等症状。所以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中记载,“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儿衣棉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在现代社会,小儿疾病以外感病、脾胃病为多,究其原因多为家长调护不当造成。这句话正是古人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父母的溺爱易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提出的,对于现今的小儿养护仍有指导作用。

END

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179906  邮箱: sxtcmtuanwei@sx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