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诗词里的中医药——张仲景

发布日期:2024-03-23    点击:

张仲景

▽▽▽

赠医者张生(节选)

明·王世贞

吾怜张仲景,卖药不论钱。

白屋①人偏起,青囊手自编。

獭从针底失②,蛇向壁间悬③。

欲识仓公姓,还凭太史篇。

注释

①白屋:贫民。

②獭从针底失:古代典故,取自南宋张果《医说》之“妙针獭走”,指宋代医家王纂以针灸治疗一女性患者,下一针,有一獭从患者体内跑出,患者即痊愈,意指针到病除。

③蛇向壁间悬:指“悬蛇疾”,泛指“无法治愈之症”,典出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题痛切,妨损饮食,大用赢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槐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鲁下侍徐,扶荤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意此璧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康平。”此典也是成语杯弓蛇影的出处。

译文

  我崇敬仲景,济世活人不慕荣利。他出自寒门,勤学百家,精研医术,针到病除,立竿见影,别出心裁,力起沉疴。你的医术就像仓公一样高明,史家也会记录下你的事迹。

作者简介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大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卒赠大子少保。为官正直、不附权贵。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影响尤大。王世贞推崇作诗要效法盛唐,但他的最高诗歌理想是汉魏古诗的自然质朴。著有《食州山人四部稿》等。

张仲景与《伤寒论》

  张机,字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他曾向同乡名医张伯祖学习,当时人们就说,他思想缜密,能超过他的老师。张仲景医术高明,与同时代华佗齐名,魏晋人多以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在21岁时遇到张仲景,张仲景说:“你有病,如果不早点治,到了40岁眉毛就会脱落,脱落后再过半年你就会死,如果你现在服用五石散,还有救。”王粲听后,觉得他言语冒犯,接受他的汤药却没有服用。过了三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问:“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吃了。”张仲景仔细看了看他的脸色后,说:“看你的脸色根本不是吃过药的样子,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王粲没有回答,他也不以为然。在王粲40岁的时候,果然出现眉毛脱落,半年后就去世了。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在战乱年代,虽然他身居官位,但时刻不忘救治百姓。因为他不能随便出入民宅,也不能轻易接近普通老百姓,于是张仲景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停办公事,在平常办公的地方上置案诊病,当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常被称为堂,所以他被称为“坐堂大夫”。后世尊张仲景为张长沙,他的经方称为长沙方,都是因为他曾任长沙太守。

  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结合他个人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在后世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进行“六经分类”的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历代有关注释、阐发《伤寒杂病论》的著作很多,新中国成立至今,《伤寒论》相关研究著作出版数量超过上千本。《伤寒论》载方一百多首,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并奉为经典,许多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张仲景也被后世尊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刊世后,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尤以日本、韩国更甚。公元630~701年,唐代的医籍大量传入日本,《伤寒杂病论》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至江户时代达到鼎盛时期,形成的古方派长期占据日本汉方医学的主要领地。如今,在日本狭义上的“汉方”是指《伤寒杂病论》的药方。由此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汉方医学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尽管韩国尚未发现较完整的在其国内流传的《伤寒杂病论》版本,但引用《伤寒杂病论》的资料还是非常丰富的,且其学术思想对韩医学的影响巨大。韩医学在提出“四象医学”理论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医学理论。“四象医学”理论的提出深受《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影响。韩医学经典著作《东医寿世保元》所引用的137个医案中,应用张仲景方的医案有66个(约48%)。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将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

END

共青团山西中药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179906  邮箱: sxtcmtuanwei@sxtcm.edu.cn